1、竞争也是一种筛选:全栈自研,才能让新能源车企应对挑战。
“你对所在行业,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年?”
或许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从业者来说,这个答案会是“2023 年”,毕竟一个刚开年就让你所在的行业平均净利腰斩的年份,恐怕想忘记都难。接下来,随着汽车行业价格战的深入,汽车企业朝着低利润甚至负利润的方向一路狂奔。现状如此,难怪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举办的行业年会,把 2023 年称为“史上最艰难一年”。
继续打价格战,用更廉价亲民的产品参与竞争,似乎是应对这种艰难市况的唯一解。不过,价格战终究是短期而不可持续的,真正让大家熬过“最艰难一年”的,还得是面向市场的长期主义,它意味着对技术及制造的深度掌控。特别在新能源车领域,如果想避开货架产品间的同质化内卷,核心零部件的全栈自研技术及其量产能力不可或缺。
最近一段时间,长安汽车在核心零部件的全栈技术研发和量产上迈出了一大步。2023 年广州车展上,他们发布了面向下一阶段的“金钟罩”电池品牌和技术规划;短短几天之后,“金钟罩”电池体系的标准电芯,就从长安汽车、深蓝汽车和宁德时代合作打造的时代长安电池工厂下线,速度可用“爆表”形容。
2、时代长安工厂正发生着什么?
从发布会到下线的“爆表”速度其实只是冰山一角,在此之前,时代长安工厂从筹备到建设阶段,只花费 285 天。而更重要的是,在保证建设阶段效率的同时,这家先进电池制造工厂还使用了多种先进电芯制造工艺,以及近万个品质管控节点。从这座工厂下线的电芯,就会具备更好的一致性,从而让电池整包的性能、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获得提升。
电池整包要达到更高水平,电芯自身的性能也不能落下。如果你拆解时代长安工厂第一批下线的“金钟罩”电芯,你会看到使用快离子环石墨的电芯负极,导电性更强的电解液,多梯度分层极片等技术。它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锂离子更自由地在正负极间迁移,阻力和损耗更小性能更强的同时,也支持 4C 的超级快充,从 20% 充电至 80% 只需要 10 分钟。
超高充电倍率,或许会带来对电池寿命和安全性的担忧。为了让大家安下心来,时代长安工厂从材料和品控两方面强化了电芯的循环寿命和品质管理。通过长期积累的电池生产数据,时代长安选择循环寿命更长的材料,让电芯循环寿命突破 2000 次,可以满足整车 10 年 30 万公里的使用需求。在制造端,时代长安通过超过 6800 个质量控制点和超过 10000 项数据溯源,将电芯单体失效的概率降至 DPPB(十亿分之一)级别。
让电池变得更安全,整包的安全设计也是不能少的。长安汽车在“金钟罩”电池整包上针对电池热失效模型,设计了超压密封-绝缘阻隔-航天级隔热-醇冷散热-BMS 全时预警-定向排气-迅速泄压共 7 层主被动安全防护,并且使用军工标准复合材料实现 100% 热抑制,将隔热水平提升至行业水准的 130%。这些“金钟罩”电芯已全面装备在长安启源、深蓝汽车旗下产品之中。为了满足多个品牌的电芯需求,时代长安工厂的生产线自动化率达到 95%,平均每 1 秒,就有一个电芯离开生产线,成为长安新能源产品的动力核心。
大批量生产新能源核心零部件的地方,本身也不应给环境造成负担,时代长安工厂正是在这一理念的影响下,成为一家 100% 使用水电等绿色能源运行的工厂。从产业链源头开始控制碳排放,也是长安汽车全产业链碳管理的重要环节。只有这点做到了,向新能源的转型才有真正的价值。
来自宁德时代的电池技术,与长安汽车、深蓝汽车的整车制造与供应链体系,让时代长安工厂一启动生产,就能助推长安汽车铺开这一阶段的新能源产品线。而如果我们将目光放到更长的时间周期,这家先进电池工厂对长安汽车的意义还不止于此。
3、全栈自研的下一个“时代”。
在长安汽车的电池战略规划中,“金钟罩”电池的普及是第一步。接下来在电池技术自研、量产方面,长安汽车还有许多要做的事情。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 2023 年,充电领域当然不能置身事外,一批高倍率、超高倍率电池即将走向市场。长安汽车希望接下来,电池产品线标准应用 3C 倍率,5C 高倍率电池能够获得普及,还要让预研阶段的 7C 超高倍率电池成功量产。同时,高倍率充电也不以能量密度为代价,长安希望不晚于 2027 年,将电池能量密度达到 350-500Wh/kg、750-1000Wh/L 的水平,并在 2030 年全面普及。
这些数据指标将通过电池形态、材料的进步实现。长安汽车接下来将开展锂硫电池、金属电池电芯的研究工作,搭配半固态、全固态电解质,在 2035 年前把电芯能量密度提升到 1300-1500Wh/kg。
整车企业成为这些技术预研、工程化和量产者,就是所谓的“全栈自研”。时代长安工厂的投产,也为我们展示了“自研”的新形态。通过车企和核心零部件供应商间的紧密合作,新能源核心零件产业链得以打通。
而相应的,车企与供应商也从传统的产业链上下游关系,转变为深度整合双方资源,全栈自研与量产并行的“战友”。原本由专业供应商独自开发的“货架产品”,也将逐渐被带有车企知识产权的高度定制化产品取代。
今天的“货架产品”,将越来越难应付下一个阶段的新能源市场竞争;整车企业与核心供应商技术、经验的强强联手,则会成为下一个时代的主流。有一天当我们回顾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这个变化,会发现许多事情,都从时代长安工厂下线的一块电芯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