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SU7大定已达10万,小米汽车能否接得住这“泼天富贵”?

2024-04-03 浏览:228 评论:0

在汽车行业,很少有现象级的产品让舆论如此关注。4月3日,小米SU7首批交付仪式在全国28城交付中心同步开启,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小米SU7超过10万人大定,锁单量已经超过4万单。

自3月28日小米SU7正式上市以来,大家对这款车的热情一直不减。小艾在位于广州繁华街区的小米之家门店内,依旧看到店内人头攒动,售价21.59万元的标准版定车约要等车18周-21周。

雷军早年宣称,小米智能机的出现干掉了市场上的山寨机。小米手机的成功也让雷军收获了中国“雷布斯”的绰号。从手机市场进军汽车市场,这一次,雷军能否成为汽车圈的“雷斯克”,再次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重新洗牌?

醉翁之意

“那天晚上,大雨滂沱,一辆众泰SR9和一辆小米SU7砰的一声相撞了,但两车的车主却迟迟不敢下车,双方都以为撞了保时捷,最后发现真相,二人相拥而泣,相见恨晚……”

网上不少段子手对小米外观进行了辛辣点评,吐槽焦点自然是抄袭痕迹过浓。连大洋彼岸的贾跃亭都坐不住了,发文指责小米SU7设计抄得太低级。不过,自始至终“雷布斯”的表现都很淡定,回应称,“恳请大家对小米多些包容,少些尖酸刻薄。”

“这款车的外型太也好看了”

“你看过特斯拉吗?里面真的是一模一样”……

小艾在店内听到用户对这款车许多夸赞。“外观酷似保时捷、内饰照搬特斯拉”“比保时捷便宜、比特斯拉配置高”,小米SU7赚得一波流量的同时,也引起了广泛争议,到底这样的对标会不会带来“反噬”效果,目前不好说,但流量和热度都被稳稳地拿捏住了。小米汽车是成功还是失败,最终还得看综合能力,产品本身是否过硬,产能供应、后续研发能否跟上,等等。

其实,早在造汽车之前,小米就通过对标苹果智能手机,走通了这条“捷径”。这一次,小米的目标是特斯拉、保时捷,不过手机市场与汽车市场还是差异很大,小米汽车能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搅起风波,还有待观察。但必须承认的是,这种设计上的相似性,在激烈竞争中更容易引起关注和热议,“黑红”也是红,这对提高新品牌的知名度是有着积极贡献的。

经济学中有一种现象叫“锚定效应”,是指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在做决策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的重视。人在决策时,也总是先入为主,偏重于受第一次信息左右。

一方面,小米汽车借助保时捷等知名品牌的设计元素来吸引消费者;另一方面,初来乍到的小米要与友商“搞好关系”,暂避锋芒。表面上它对标的是保时捷、特斯拉,实则挑战的是一帮国内新能源品牌。

雷军最常说的两句话:一句是“把朋友弄得多多的,把敌人弄得少少的”,另外一句话是“生死看淡,不服就干”。小米的形象一直是温文尔雅的,但也有露出獠牙的时候,只是现在还没有强大到可以露出“獠牙”。

雷军曾经宣称,小米汽车的销量目标定位纯电豪华轿车前三,年交付量目标定为10万辆;长期规划上,小米的目标是在未来15至20年成为全球前五的汽车品牌。可能那个时候的“米时捷”就不再带有嘲笑的味道了。

制造为王

“座椅支撑不如奔驰G500,后排空间不够,后座平板多余,唯一的亮点是冰箱,另外轮毂样式也觉得一般般、还有胎噪。”

小米汽车开始试驾之后,网上也多了许多质疑。诚然,真要挑技术,小米还是个新手,但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

就在前段时间,苹果宣布放弃造车时,压力瞬间转到了小米汽车身上。舆论认为,小米造车生不逢时,连不差钱的苹果都“肝不动”了,小米凭什么?

按照美国企业家和投资人蒂尔(Peter Thiel)的观点,可以把创新分为0-1和1-N两个过程,前者是原创、从无到有;后者则是二次创新、产业化。

毫无疑问,相比之下,美国强在“0到1”的阶段,而中国则胜在“1到N”的阶段。发达国家在原理性研究、理论性研究上有先发优势,而中国则依托广阔市场、海量数据,走的是一条适合本地发展的路径。

以大模型为例,虽然技术发源地在美国,但应用场景最丰富的却是中国,这也是去年“百模大战”的一个重要因素。苹果需要以创新为标签,走的是原始创新,而中国比较适合发挥自身制造优势,百年汽车工业恰恰是最为重视制造的一个产业。因此,在向新能源汽车转型过程中,国内培育出一个完善而丰富的产业链集群,可以通过规模效应不断降低成本,而苹果则要重拾制造环节,这并不是它擅长的。因而,苹果放弃造车也就在情理之中。

雷军曾说,小米的使命就是推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国作为制造大国,生产了全球绝大部分消费品,但是工厂里有大量的存货;而且部分中国消费者对国货质量也带有偏见。小米就是要用工匠精神,把工艺水平做到世界顶尖水平,把设计做到顶尖水平,把品质干到顶尖水平。

小米深谙“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逻辑,也因此在手机市场取得了成功。手机本就是制造业中最强调智能制造的行业,小米在造手机过程中,掌握了大量制造技术、培育了丰富的供应链生态。

从造手机到造汽车,难度提升不言而喻。“蔚小理”抓住了新能源转型的“空窗期”,凭借先发优势拔得头筹,小米汽车则在更“卷”的2024年入市,走上务实之路也同样值得期许。相比之前完全没有过造车经验的“蔚小理”们,小米造车看似起步更晚,但前期的沉淀并没有白费。大量“米粉”对小米汽车的信心一直都有,对小米SU7的表现也是充满期待的。

如果说上半场是电气化的比拼、下半场是智能化的对决,那么小米汽车是目前汽车圈内唯一能玩得动生态圈的品牌,这或许恰恰是它选择下半场“入场”仍能保持好心态的原因。

真正挑战

雷军一直被认为是营销大师,尤其擅长制造“饥饿营销”。比如在2019年,小米9发售时,就被雷军包装为最后一款售价在3000元以内的旗舰机。由于搭载了当时最新的高通骁龙855芯片,小米9一度“一机难求”,雷军当时的解释就是“确实是产能跟不上”。这一次,故伎重演,雷军再次营造出“饥饿感”,新车一上市就遭遇了“甜蜜的负担”。雷军公布售价2个小时后,业内就流传出小米汽车高级顾问胡峥楠发布的一则动态,称“一年的产能都用完了”。

3月29日,小米汽车官方公布的结果是,上市24小时大定数量达到88898台,而在今天交付日上,雷军又将这一数字改写为:小米SU7超过10万人大定,锁单量已经超过4万单。尽管不少网友仍对大定的“含金量”表示质疑,但不可否认的是,SU7的确引发了广泛关注,各地小米门店更是火爆到一度限流。且不论10万大定到底有多少“水分”,单单凭借新车如此高的关注度,也是羡煞了旁人。

4月2日,小米汽车APP显示,售价为21.59万元的小米SU7标准版锁单后交付周期预计为18周至21周;售价29.9万元的小米SU7 Max版本则预计需要28周至31周之后才可以交付,相比两天前,分别又延长了3至4周。这无形中给用户带来“紧迫感”:要想买一台小米SU7,如果现在还不抓紧下单,估计要等到半年后才能提车了。

在产能方面,小米集团公开消息显示,2021年,小米汽车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工商注册,并设立工厂。小米汽车工厂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年产能为15万辆,2023年已竣工,二期计划于2024年动工,2025年完工,两期合计产能30万辆。工厂预计3月产量计划有望达到4000台左右,4月底产能爬坡,6月开始两班倒生产,2024年计划量产约7万辆。

这样的产能似乎很难满足小米汽车当下的需求。不过,去年工信部发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77批)中,小米牌汽车的企业名称为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生产地址为: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环景路21号院。也就是说,小米汽车还有北汽这一坚强后盾提供有力支撑。所以,销量好不好,不能全赖在产能跟不上。

刚刚履新北汽集团董事长的张建勇十分给力,将首次公开亮相的机会给了小米汽车发布会。与他一同被邀约参会的汽车圈“大佬”还有蔚来的李斌、小鹏的何小鹏、理想的李想,以及长城的魏建军,等等。当然,雷军强大的人脉不仅体现在圈内,还包括圈外。比如,雷军与张颂文的微博互动引来围观,雷军顺势称新车已经安排上;邓文迪要买小米SU7上了头条,而陪同邓文迪参观的雷军妻子张彤被误认为工作人员……小米汽车的跨圈营销还在继续。

名字里“有电有车”的雷军,凭借高超的营销手段,让小米SU7成为新晋“网红”,而上一个“网红”是理想MEGA。在这个血雨腥风的新能源市场,小米SU7的热度又能持续多久?

2024款小鹏P7i 702 MAX鹏翼版,CLT工况纯电续航里程702公里,限时优惠后售价24.99万元;华为与奇瑞打造的智界S7即将焕新而来,为了实现大规模交付,智界或将继问界M7之后再次祭出“价格牌”;加码新能源市场的凯迪拉克踌躇满志,准备要用IQ傲歌给Model Y上一课,该车计划在北京车展上开放订单;2024款阿维塔12新推出700三激光后驱智享版,标配华为ADS 2.0、800V高压超充等,价格26.58万元起……“众星云集”的新能源舞台,从来就不缺优秀的车型,也存在太多不可预料的因素。不知小米有没有想过面临“反杀”的环境会是怎样?俗话说,被捧得有多高,就会摔得有多惨。

将电子消费产品做得风生水起的小米,最终还得靠销量和质量接受市场的检验。雷军在发布会开场时说,“造车三年来,我越来越感觉,造车真难。难到连我都没想到,难到连苹果这样的巨头都放弃了。”在造车的自然规律中,小米很难成为那个幸运儿,长路漫漫,小米接下来的路还会更难。押上一生的荣誉和成就的雷军,最后一次创业能否如愿?可能三个月后就能见分晓。

爱点评

这几年汽车圈越来越“卷”,但凡有几个大佬坐在一起,就逃不开讨论淘汰赛与重新洗牌,悲观情绪蔓延,但小米SU7现象级爆红,不只是给小米汽车,也给整个汽车行业带来更多的热度和信心。

今天,雷军发文称:三年前的豪言壮语,如今已变为现实。我将亲自将一台台崭新的小米SU7交到首批车主手中。从今天起,小米正式成为一家汽车制造商。大家是不是应该叫我雷厂长了?哈哈哈哈哈。

不过,造车的长跑才刚刚开始,除了产品交付,还有用户服务、能源补给等漫漫征途。凭着“为小米汽车而战”的决心,我们乐见“雷厂长”带领小米继续为行业赋能。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100天汽车动态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