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新能源时代“尚能饭否”?上汽集团用“三拳”重夺话语权

智电汽车-太平洋号
汽车科技栏目,为社会更早普及高科技汽车呐喊
+ 关注

2024年,上汽集团全年终端交付463.9万辆新车,却仍然被比亚迪挤下“连续18年国内汽车销量第一”的宝座,且401.3万辆的批发量同比也下滑了20.07%,随之而来的是利润上的大幅下滑。

从1958年第一辆“凤凰”牌小轿车试制成功,到今年,走过近70载的上汽集团在新的竞争形势下,也不得不面临“上汽老矣,焉能饭否”的灵魂拷问。

内卷迷局下,上汽集团如何转型,又能否重铸辉煌?

在前不久的上汽之夜中,上汽集团向所有人宣告了,将如何在新能源的牌桌上重新夺回话语权。

上汽的“破壳论”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上汽集团总裁贾建旭的这番话强势回应了外界的质疑,言外之意,上汽不仅会活着,还会活得更好,甚至会“成为中国第一个百年车企”。

关于外界对上汽集团“大象难转身”的质疑,贾建旭在台上用“鸡蛋破壳新生”来隐喻上汽的突围逻辑。

“技术平权”是今年各大汽车品牌发布会上的高频词汇,但上汽之夜中,“用户”成了新的关注点,仅在开场致辞中,这个词汇就被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提到了24次。甚至连本次活动的主题也是“懂车更懂你”,同样不以技术为中心。

上汽“破壳论”的核心,并非全盘否定技术堆砌的造车路线,而是体现出更深层次的思考,即平权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在王晓秋看来,平权不只是“我有,你有,大家有”,更要实现“我好,你好,大家好”。如何让用户觉得好?关键在于读懂用户需求,为用户带来更好的出行服务,毕竟技术只有服务于人才有价值,这是上汽实现新生的重要前提。

为此,上汽集团在内部展开了一系列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改革,比如从客户需求出发,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产品开发过程;在产品定义阶段即介入,明确产品的独特销售主张等。

销量层面也证明,上汽的这套理论是行得通的。今年一季度,上汽整车批售94.5万辆,同比增长13.3%。其中,3月份上汽整车批售38.6万辆,同比增长1.14%,环比大涨30.8%,销量反超比亚迪,重新成为国内销量第一的车企。

围绕“用户”的平权布局

用户思维同样需要技术平权,前者是破开新生“蛋壳”的锥子,而后者则是施力的锤子。

根据贾建旭透露的信息,上汽集团的技术布局将会在未来两三年内持续落地。

其中,搭载了DMH混动系统的车型以“实测续航达2200公里,百公里油耗仅2.49升”的惊艳表现,让消费者用相同的钱跑更远的路;针对纯电车的续航焦虑,上汽也将在2027年实现首款全固态电池“光启电池”的落地;在第一代VMC技术落地智己汽车的基础上,第二代全栈线控底盘预计2027年前首发落地。

而在智能化的下半场,上汽也向外界展现了智慧出行的新蓝图,并加入了自己的理解。

首先,未来的智驾一定是简单高效个性化的。除了逐渐实现L2++智驾系统全系覆盖外,上汽集团还将落地支持L3级量产的自动驾驶,未来五年内,将推动L4级自动驾驶规模化运营,关于智驾,上汽并没有将其视作炫技的手段,而是希望通过智驾的普及,让出行成为一种便捷的服务。

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上汽还在用车体验方面下功夫。自研的银河全栈座舱3.0,将全面对接鸿蒙、安卓和IOS三大手机系统,并与手机、手表、耳机、眼镜等生态的深度融合,并借助AI大模型打造具备自学习、自演进能力的AI汽车。

举个例子,女性用户化妆时,车机会自动推荐小红书等平台的妆教内容;出去玩,车机又能提前规划旅游路书,甚至帮助用户剪辑行车视频。总之,上汽的目的是想让车机从情感服务向情感洞察的方向进化,让AI成为用户出行的隐形助手,从而打造“最懂你”的个性化智能汽车。

其次,电动化转型的今天,尤其还得谈安全,为此,上汽专门构建起了从被动安全到主动安全,再到主被动融合的全方位防护安全体系。

被动安全层面,上汽用全球最严苛的安全标准来要求自己,为乘员提供不怕撞的底气;主动安全层面,则通过中央协调运动控制VMC,直觉应对危险工况,做到不会撞;最后还能智能预判碰撞风险,主动规避危险场景,达到让消费者放心开的目标。

而这一切,只为兑现上汽对于消费者“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的朴素承诺。

不断壮大的“朋友圈”

如此庞大的布局,如何才能尽快实现,抢占市场先机?显然,“出门靠朋友”的道理,放在造车这件事情上同样适用。

而不断壮大的“朋友圈”,正是上汽新生的外在驱动力。上汽之夜的现场,除了有通用、大众、奥迪等老朋友,还有来自华为、地平线、Momenta、字节跳动旗下的火山引擎、OPPO、博世、大疆等跨界伙伴的高管们,甚至还吸引了全球著名汽车设计师、布加迪威龙超级跑车缔造者、前奥迪外型首席设计师约瑟夫・卡班的加入。

论电动化和智能化投入,上汽集团的研发投入不算少,但对比比亚迪这样的头部车企也有差距,这也导致过去几年汽车行业加速向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上汽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成功。但朋友圈的扩大,既能够减轻资金投入上的压力,也能为上汽提供所需的技术支持,这些都是上汽决战新能源决赛圈的底气。

比如,上汽将携手华为智选车,实现技术、生态、价值共生共赢,与鸿蒙智行合作的“尚界”新品牌目前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关注;智驾方案供应商地平线则带来了覆盖 10+ TOPS ~ 560 TOPS 算力的征程 6 系列智驾平台,预计今年将有多款荣威、MG 品牌主力车型搭载 J6E 智驾平台;约瑟夫・卡班将带来两款荣威概念车型,则将在 2025 上海车展亮相。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应对市场的挑战,上汽还练就了三套“拳法”。

第一套“内家拳”聚焦于内部调结构,通过整合自主品牌核心业务实现资源集中和效能最大化;而扩大朋友圈则属于第二套“外家拳”的其中一环,通过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强化与供应商伙伴的合作关系,实现优势互补,打造出一个懂车更懂用户的智能汽车生态;最后在借助“组合拳”,依托上汽的市场优势扩大海外版图,实现“引进来,走出去”。

写在最后:

在新能源与智能化的浪潮中,上汽集团以“破壳新生”的勇气,撕开了传统车企转型的桎梏。从“技术平权”到“用户平权”,从自研硬核技术到广结跨界盟友,上汽正以开放的姿态重构汽车生态的边界。当“懂车更懂你”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贯穿产品、服务与体验的基因时,这家近70岁的车企已悄然完成了从“大象转身”到“凤凰涅槃”的蜕变。

未来,上汽的“朋友圈”或将愈发庞大,技术蓝图也将愈发清晰。但无论赛道如何变幻,其核心始终未变——让每一辆车都成为用户出行的情感伙伴,让每一次驾驶都承载安全与信赖的承诺。或许,这正是上汽集团迈向“百年车企”的底气:既有破壳的果敢,亦有扎根用户需求的恒心。

新能源时代的牌局仍在继续,而上汽,已握紧了自己的筹码。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1038
04-13
智驾大横评

网友评论

表情


发表评论

相关车系

更多>>

相关推荐

热门文章

|